潭水豆豉用黑豆與土姜精制而成。鮮香甜美,醇和中正,色澤明晰,與其他豆豉相比,有一種無法言傳的獨一無二的豉汁黏稠味道,即使配與白粥熱飯單獨品嘗,亦能讓人沁心怡神,有著別樣的高雅清貴。至于搭配諸種菜肴,更有調節(jié)中和、升華品質的奇特作用,如豆豉排骨,其香入髓,肉味香醇;豉汁蚊鴨,其香濃郁,入口爽滑;豆豉河魚,香入心腹,堪稱絕配……沒有多少蚊、炒、焗、燴、煎、煮、蒸、熏等類的肉食不需要豆豉或豉汁作配料,它幾乎在任何的一個菜式譜系中都能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這正是潭水豆豉之所以能年產千噸以上、遠銷全國各地及東南亞的重要緣故。
潭水豆豉不是餐飲世界的主角,但其肉質松化、營養(yǎng)豐富、風味獨特、味道鮮美、香味濃郁、能和百味之功令人感念殊深;其疏風解表、清熱祛濕、除煩解毒之效也讓人嘖嘖稱奇;最為難能可貴的是:沒有它的參與,多美的中餐菜式都會讓人產生一種無奈的缺失——當然,你如果從來未曾接觸過潭水豆豉,那就該當別論了。
潭水豆豉之所以如此令人稱道,首先在其歷史悠久。作為風凰之鄉(xiāng)的潭水鎮(zhèn),舊稱鳳凰堡,在冼夫人主政嶺南的梁、陳、隋時代,其古高涼十八垌的廣沃大地盛產黑豆,并己被當地百姓用以制作成豆豉;也由于這里出產的黑豆特別圓滿,顆粒偏細,沒有北方黑豆那么個頭大、身子軟,所以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良品質,用來制作豆豉有著獨特的風味。
其次,在于原料正宗。在數也數不清的潭水豆豉廠家中,產量有高低,銷量有大小,但有一點可以說是共同之處在于:質量皆上乘。究其原因,是選料基本一致,都使用本地原料,決不摻雜次品、外來品。潭水豆豉源自潭水,重要之處在于就地取材,而且都是潭水本地的黑豆,這就有效地保證了潭水豆豉作為地方品牌之所以長盛不衰的一個基本原因。
第三是制作工藝秘而不宣。即使同是一種發(fā)酵程式,潭水豆豉都有其獨門秘方,從選料、泡浸、晾曬、加料、儲存等整個制作流程都有其嚴謹的科學序列和運作秘密,從一顆黑豆蛻變?yōu)橐涣6刽,傾注著制作者數以千載的傳承經驗和失敗教訓,這正是潭水豆豉之所以稱雄嶺南的一個重要緣由,也是潭水豆豉很早就已被評為廣東省工業(yè)企業(yè)信得過產品的一個硬道理。
潭水豆豉源遠流長。據說“陽江三寶”之一的陽江豆豉也是源自潭水。作為春南重鎮(zhèn),潭水歷來是商業(yè)繁華之地,早在明朝建圩之時,已有很多陽江人到潭水經商,其中有位姓敖的商人把潭水豆豉帶到陽江販賣,為引起當地人的重視而改名陽江豆豉,結果形成了商業(yè)效應而使潭水豆豉日漸式微了。
這種說法屬實以否姑妄評疑,但唱詠潭水豆豉的文學作品卻有詩為證:
拌以鹽花腌曬精,
似將珠粒墨涂成。
姜芽嫩脆調辛味,
芫菜鮮甜和熱羹。
淡食董昭應熱愛,
長齋蘇晉定歡迎。
欲知產地尋何處,
試詠汪倫送我情。
本詩作者是今陽春市春城街道辦人,名為洪簪裳,曾在民國二十年本縣征文比賽甲獲得第一名。李白送汪倫詩有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就明白無誤地把潭水豆豉的產地寫得明明白白了。詩作用了兩個典故:董昭為曹魏謀士,助曹操成魏公;蘇晉為唐詩人,作有《八卦論》,兩人皆為素食者?梢,潭水豆豉也是素食者之至愛,其高古與久遠,有待時人深知。(蔡少尤)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正在閱讀: 潭水豆豉